第4章 紫水芙蓉衣(3)(2 / 2)

这时车帘被人掀开,宋青书看见一个带紫色面纱的少女脸庞,她正杏目圆瞪,盯着宋青书。宋青书仿若明白了过来,赶忙说道:“姑娘多番搭救,实在无以为报,还未知姑娘芳名。”

哪知那姑娘白眼一翻:“老娘无名无姓。”像是极为生气,说罢就放了帘子。留宋青书与水姑娘面面相觑,宋青书只好厚着脸皮又是一问:“在下宋青书,冒昧请问姑娘芳名。”

“小女,水依依。”她略略低下了头。

宋青书正欲回答,那驾车之人喝了一声“驾”,声音甚是响亮,惊了二人一跳,随后便是马鞭清脆之音,车子愈发颠簸,只晃的水依依不得不伸手扶着座椅,这般场景自是再说不得话了。宋青书刚巧与她对面而坐,气氛略有尴尬,水依依脚趾抠地,二人目光飘忽间无意对视……

一时间,姑娘将脸埋进了胸口,少年顾左右而一语不发……

不多时,那马车停了下来。驾车的少女掀开帘子,眼波流转,斜视二人,皱了皱眉,扬声说道:“宋少侠好悠闲哪,让一娇弱女子驾车,自己却有美人作陪,安坐车中。”一席话说得二人手足无措,宋青书只得无奈谄笑。

“铮”马车外有声响起,宋青书听得,好似丝竹之音。那少女听了,从怀中捻出一只长萧,翻身下车,又听得车外呜鸣声起。宋青书立即跟着下了马车,这才始得看清这少女,她束着头发,一身黑衣劲装,苗条窍细,瘦腰若峰,人却不高,背影望之如风中弱柳,左腰间挎着一个酒壶,手中长萧纹路优美,不似凡铁所制。她吹了一声之后,又将长萧放回腰间。片刻间,又听得“铮铮”二声,不知何时她身边已多出两名手持瑶琴的白衫女子,与一持萧的黑衣女子。她四人对角而立,二黑二白,黑白相间,只见白衫飘飘,黑衣干练,四人的面纱颜色却各有不同。先前救宋青书的那少女为紫色面纱,其余三人面纱则分别是白,蓝,红色。

那脸蒙白纱的少女年龄稍长,似是领头之人,她抱着琴对宋青书行了一礼,不紧不慢得说道:“宋少侠此行辛苦了,前方便是回武当山的路,定是一路平坦,少侠请慢走。”

宋青书看这情形,端得是丈二和尚,摸不着头脑。回了一礼,问到:“高俊现下怎样了?方东白与温可心呢?”听到“温可心”三字,那紫纱少女仿佛哼了一声,声若蚊蝇。她开了口,说:“温可心被人救走了……”然后便像汇报工作一般,细细得将事情向那白纱少女娓娓道来。

说回温可心正与宋青书姿势暧昧,宋青书脑门正中一脚,晕了过去。温可心当他毒发已深,只匆匆扯了马鞭做绳子,将他捆了,扔与车内。正要驱车前行,却见一黑衣少女持萧横拦车前。又是一番打斗,温可心自然敌她不过,运起轻功便逃,她二人皆是轻功了得,直追到江边,江边上正巧有艘大船停泊,船上之人见一美妇正被黑衣人追杀,都迎了上来。少女不愿再追,只得悻悻而回……

听得这少女说到自己斗败温可心时,只寥寥数语,口气稀松平常。 宋青书不由得多看了她几眼,又想到这几人年纪均与他相仿,但武功已然不低,难免心中暗自伤神。那脸蒙白纱的少女听她说完时,问了句:“你为何不追?”

“那船帆一边上绘着一只红色的血手,另一边绘着一只鹰。”紫纱少女答道。

几人仿若会意,那白纱少女点了点头,又转头看向宋青书,道:“温可心便交与我来处理,宋少侠宽心,那高俊定无性命之忧,少侠这便请罢。”说着,一副拒人於千里之外的样子。

宋青书知道这几人不愿留他,虽心中疑问颇多,但也无法再提,做了一礼,就要离开之际,水依依小心翼翼地下了车,美目扫向众人,轻轻一礼,也是满脸疑惑,呢喃道:“你们是何人,我家人怎样了?”

原来她结婚那日洞房血案,水家之人当晚就差人接她回府,半路上她被一伙强人擒缚,迷迷糊糊的就到了这里。其实不过是第二天,朝廷就以“勾结乱党,意图谋反”之名将水氏一族抄了家。

那面蒙蓝纱的少女上前一步,正欲作答,却被旁边人一手拉住,对她摇了摇头,这蓝纱少女便退了回去。白纱少女开口道:“水姑娘还是不要回府了,听说姑娘的家人已被朝廷冠以“谋逆”之罪,或流放边疆…又或……”未得说完,匆匆一礼,几女就跳上了马车。

马车渐行渐远,耳听得几个姑娘的调笑之声:“咦,小九,你藏了八年的芙蓉醉怎么都空啦……”

水依依听闻噩耗,呆立当场,口中喃喃:“不可能的……不可能的……”